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大家都知道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是有獎勵可拿的,那么咸寧市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都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下文將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的基本條件以及打分規則做介紹,想要申報咸寧市高新技術企業的可以了解一下,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咨詢歡迎溝通。
11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熱線:18715065127(微信同號)
咸寧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情況及獎補扶持政策
咸寧市曾經是傳統農業地區,工業基礎薄弱,高新技術產業起步較晚,規模較小。2013年,全市通過引進和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只有41家,增加值46.61億元低于鄂州、隨州,排位全省12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匹配。
近年來,隨著科技創新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強,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績斐然。2020年全市通過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7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73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排位全省第10位,全市納入高新技術統計企業增加至397家。2020年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52.94億元,占GDP比重16.6%,排名全省第5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速度與質量不斷攀升。2021年全市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20家,高企總數力爭突破300家。
1.強化政策引導。為提升咸寧市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的能力,我市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出臺《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鼓勵支持大學生來咸寧創業的意見》《咸寧市創新創業先鋒行動計劃(2016-2020)》《關于實施“南鄂英才計劃”的若干意見》《關于實施技能人才振興計劃推進咸寧技能強市建設的意見》等多個政策性文件,為高新技術企業和項目落戶提供了政策保障。2021年,為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出臺《關于加強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大幅提高了相關獎補標準,對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獎勵由原來的10萬元增加至20萬元,對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將注入一針強心劑。市財政預算安排市級科技創新資金增加至2500萬元,建立3000萬元專項基金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落實稅費減免。為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咸寧市積極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減稅降費優惠政策,指導在企業所得稅減免、虧損結轉年限、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方面做好宣傳輔導和精準解答,為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落地落戶提供稅收政策支持,確保企業實實在在享受減稅紅利。2020年全市有309戶企業享受了研發費加計扣除,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48戶,科技型中小企業61戶,合計享受金額10.05億元,56戶享受高新技術企業低稅率優惠,減免企業所得稅1.78億元。
3.加大引進力度。加大引進創新型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把牢項目準入關,近年來引進和培育南玻光電、維達力、三贏興、敏實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咸寧,不斷做強存量,做大增量。同時將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承接高新技術項目納入招商考評內容,引導咸寧高新區、各縣市區結合地方產業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2021年1-4月,全市新簽約產業項目238個,其中高新技術企業項目超過100個。
4.提升創新能力。科技創新能力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咽喉。針對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等現實困境,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溝通和交流,促進我市重點企業同省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臺,逐步建立了“市場導向、企業主體、政府引導”的科技創新平臺發展體系。全市建有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30家,市級技術創新平臺311家。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30.1%。2019年度全社會研究與開發(R&D)投入占GDP比重達到1.1%。2020年,全市授權專利3665件,同比增長69.83%,位居全省第5位。
5.夯實發展后勁。一是健全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認定機制。通過“五動”(政策驅動、上下互動、部門聯動、備庫行動、服務主動)優化整合資源,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庫,每年新增后備企業50家。二是建立科技項目儲備庫。對全市科技型企業分類,根據企業不同階段需求建立科技項目儲備庫。2020年全市爭取省級科技創新資金7100余萬元,通過項目資金引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后備軍。三是大力推動創新創業。積極發揮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科技創業平臺生力軍作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關意見,推動全市創新創業工作。建設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國家級星創天地2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8個、省級眾創空間12個,市級創新創業平臺26個,全市孵化平臺面積超過29萬平方米,在孵科技型創業企業總數820余家,為實現咸寧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夯實了后勁。四是規范中介服務。培育本土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為咸寧市區域范圍內企業提供專業科技企業孵化、專利申報、成果轉化、高企認定申報等服務。規范服務機構發展。設立獎懲機制,對工作績效好的中介機構最高給予30萬元獎勵。
咸寧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及評分標注
(一)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分值——30分
企業擁有的專利、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不含商標)。
1.技術的先進程度
A.高(7-8分)B.較高(5-6分)C.一般(3-4分)D.較低(1-2分)E.無(0分)
2.對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
A.強(7-8分)B.較強(5-6分)C.一般(3-4分)D.較弱(1-2分)E.無(0分)
3.知識產權數量
A.1項及以上(Ⅰ類)(7-8分)B.5項及以上(Ⅱ類)(5-6分)C.3~4項(Ⅱ類)(3-4分)D.1~2項(Ⅱ類)(1-2分)E.0項(0分)
4.知識產權獲得方式
A.有自主研發(1-6分)B.僅有受讓、受贈和并購等(1-3分)
5.企業參與編制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檢測方法、技術規范的情況(此項為加分項,加分后知識產權總分不超過30分。相關標準、方法和規范須經國家有關部門認證認可。)
A.是(1-2分)B.否(0分)
(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分值——30分
依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專利、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科技成果轉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資實施轉化;向他人轉讓該技術成果;許可他人使用該科技成果;以該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以及其他協商確定的方式。(成果來源可從專利、技術訣竅、項目立項證明等方面提供證明材料;轉化結果可從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推廣應用證明、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等方面提供材料;)
進行綜合評價。同一科技成果分別在國內外轉化的,或轉化為多個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等的,只計為一項。
A.轉化能力強,5項(25-30分)
B.轉化能力較強,4項(19-24分)
C.轉化能力一般,3項(13-18分)
D.轉化能力較弱,2項(7-12分)
E.轉化能力弱,1項(1-6分)
F.轉化能力無,0項(0分)
注:如果要拿到30分,必須要有18個技術開發合同或者18個技術服務合同或者18個銷售合同(分別針對不同產品)
(三)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
分值——20分
由技術專家根據企業研究開發與技術創新組織管理的總體情況,結合以下幾項評價,進行綜合打分。
(1)制定了企業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制度,建立了研發投入核算體系,編制了研發費用輔助賬;(6分)
(2)設立了內部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并具備相應的科研條件,與國內外研究開發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產學研合作;(6分)
(3)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的組織實施與激勵獎勵制度,建立開放式的創新創業平臺;(4分)
(4)建立了科技人員的培養進修、職工技能培訓、優秀人才引進,以及人才績效評價獎勵制度。(4分)
注:以上4個小項全部齊全后,才能拿到20分
(四)成長性指標
分值——20分
此項指標是對反映企業經營績效的凈資產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指標進行評價,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凈資產增長率=1/2(第二年末凈資產÷第一年末凈資產+第三年末凈資產÷第二年末凈資產)-1,;
凈資產=資產總額-負債總額;
資產總額、負債總額應以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會計報表期末數為準。
銷售增長率=1/2(第二年銷售額÷第一年銷售額+第三年銷售額÷第二年銷售額)-1,;
企業凈資產增長率或銷售收入增長率為負的,按0分計算。第一年末凈資產或銷售收入為0的,按后兩年計算;第二年末凈資產或銷售收入為0的,按0分計算。
以上兩個指標分別對照下表評價檔次(ABCDEF)得出分值,兩項得分相加計算出企業成長性指標綜合得分。
注:總資產和銷售每年是遞增的,才能達到最高20分
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
一、電子信息;二、生物與新醫藥;三、航空航天;四、新材料;五、高技術服務;六、新能源與節能;七、資源與環境;八、先進制造與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