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歸納!2024年陜西省10市中醫藥創新團隊及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申報時間條件和流程意義
歸納!2024年陜西省10市中醫藥創新團隊及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申報時間條件和流程意義等內容整理如下,西安市、寶雞市、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10市需要咨詢申報的可以免費咨詢漁漁為您解答指導!
免費指導電話:15855199550(可加v)
臥濤小編可以為您帶來關于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評價、專精特新、企業技術中心、兩化融合、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公司注冊注銷、工商辦理、股權設計、掛牌上市、軟件開發、網站建設、網站外包定制、百度關鍵詞推廣、SEO優化等更多項目輔導規劃。
陜西省10市中醫藥創新團隊及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申報時間流程
一、請各市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高度重視中醫藥創新團隊項目申報工作,嚴格按照《2024年中醫藥創新團隊及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實施方案》(附件1)要求,積極組織符合申報條件的團隊申報。鼓勵行業外機構牽頭組建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申報相關研究領域。
二、請各申報團隊根據申報領域和條件積極申報,認真填寫《中醫藥創新團隊及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申報書》(附件2),經所在單位、上級主管部門審核后報我局。我局將組織專家通過評審,擇優向國家推薦2個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2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
三、請各市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對申報團隊申報領域等嚴格把關,認真審核相關材料,填寫審核意見,并于12月23日(星期一)下班前將排序推薦匯總表(附件3)、項目申報書及相關證明材料(一式三份)報送至我局,電子版發送到指定郵箱。
四、紀律要求:
(一)申報團隊帶頭人及團隊組成人員要嚴謹治學、講求誠信,堅持公平競爭的原則,如實填寫申報材料,保證申報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凡有弄虛作假、抄襲剽竊、違規請托等行為的,一經查實即取消團隊參評資格。
(二)各推薦單位要切實把好政治方向關和學術質量關,認真審核團隊成員申報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特別對聯合申報單位要有前期聯合工作基礎。要強化推薦過程中的紀律要求,完善本地區(單位)推薦工作辦法和流程,確保推薦結果公平公正。
2024年中醫藥創新團隊及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實施方案
為加強中醫藥創新團隊及人才支持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的組織實施與管理,根據《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岐黃工程)管理辦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聚焦中醫藥重大領域、重大問題,遴選組建10個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10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破解中醫藥發展關鍵問題,培育一批中醫藥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
二、重點申報領域
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導向、中醫藥發展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圍繞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醫藥科研方法學研究等相關領域和方向進行申報,主要包括基于中醫藥自身特點規律,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創新中醫基礎、臨床研究和中藥研發評價方法,優化中醫臨床研究倫理審查體系,推動健全中醫藥科學研究范式;圍繞中藥材質量控制、中藥飲片和中成藥質量提升、中藥新藥創制、作用原理解析,開展中藥材、飲片、中藥制劑關鍵技術攻關;研發中藥新藥及智能化中藥制藥裝備等,夯實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基礎。
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重點圍繞中醫基礎類學科研究領域進行申報,主要包括圍繞中醫醫史文獻、中醫基礎理論、內經學、傷寒學、金匱要略、溫病學、中醫各家學說、中醫診斷學等中醫基礎學科,聚焦經典詮釋、理論構建、文化傳承等重大基礎理論關鍵問題,綜合運用文獻學、大數據、信息理論與技術等多學科方法,結合臨床實踐開展中醫藥原創思維與原創理論、診療方法的挖掘整理與現代詮釋,推動中醫藥經典理論的傳承創新。
少數民族醫藥領域創新團隊參照上述重點領域及其重大研究方向進行申報。每個創新團隊圍繞重點申報領域,在方法學創新和多學科交叉融合基礎上,明確重大研究方向。
三、申報面向
(一)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重點面向具有國際國內較大影響力,持續開展中醫藥相關領域多學科交叉研究的高水平高等院校、醫療機構、科研院所、企業等。鼓勵行業外機構牽頭組建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申報相關研究領域。
(二)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重點面向擁有中醫藥重點學科、重大科研平臺的高水平高等院校、醫療機構、科研院所、企業等。
四、申報條件
(一)申報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應具備以下條件:
1.能夠針對所申報中醫藥重點領域,立足相關領域國際國內科技前沿,聚焦中醫藥重大急需或重大關鍵問題,確定明確的研究方向和目標,提出清晰、可行的多學科交叉研究、開發或實踐應用路徑及預期成果。
2.團隊具有一定的中醫藥研究實踐基礎,一般應具備國家重大科研平臺(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近5年牽頭承擔或完成相關領域國家級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或課題,或獲得過國家級科技獎勵,或在擬聯合攻關的技術方向上擁有國際、國內領先技術成果,具有開展多學科創新團隊建設的基礎設施和條件。
3.團隊帶頭人原則上應為60周歲以下(1964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國醫大師、院士70周歲以下,1954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正高級職稱,取得同行專家認可的學術成果,在相關領域具有較大國內外影響力。
4.申報單位針對所申報重點領域和重大研究問題,能夠立足本單位資源,充分調動相關領域研究資源,單獨組建或牽頭組建多學科、跨專業的,具有相對穩定的、由多學科人才構成、年齡結構及梯隊銜接相對合理的團隊。多單位聯合組建團隊,其牽頭單位與聯合組建單位應有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在所申報重點領域具有相對穩定的合作基礎,有較堅實深入的聯合攻關、學術合作等經歷。
5.具有多學科交叉創新人才培養的相關條件、相對完善的創新團隊運行機制、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和管理制度。
(二)申報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應具備以下條件:
1.擁有中醫基礎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或國家中醫藥重大科研平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能夠針對所申報重點領域、重大問題,確定明確的研究方向和目標,提出清晰、可行的研究、開發或實踐應用路徑及預期成果。
2.團隊近5年牽頭承擔或完成相關領域省部級及以上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或獲得過省部級一等獎及以上獎勵,具有開展傳承創新團隊建設和聯合攻關必需的基礎設施和條件。
3.團隊帶頭人原則上應為所依托學科的核心成員,年齡60周歲以下(國醫大師、院士70周歲以下),正高級職稱,取得同行專家認可的學術成果,在本學科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
4.具有相對穩定的、由多學科人才共同組建、年齡結構及梯隊銜接相對合理的團隊,且團隊成員是團隊所在單位在職人員,或與本團隊有長期穩定合作機制單位的人員。
5.具有相對完善的創新團隊運行機制、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和管理制度。
五、推薦程序
申報推薦原則上采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定向申報與組織布局結合、國家戰略導向與專家論證結合,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一)自上而下定向舉薦申報。根據國家戰略導向和重大需求,采取定向舉薦申報方式,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有關部門有針對性的邀請相關單位進行定向舉薦。定向舉薦申報領域及牽頭申報單位另行通知。
(二)自下而上公開推薦申報。采取自愿申報方式進行,由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有關單位根據申報領域和條件組織申報推薦。
(三)所有申報團隊均須填寫申報書,經所在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或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六、遴選程序
遴選工作堅持瞄準中醫藥發展重大急需、競爭擇優的原則,堅持專家評審、行政決策相結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項目遴選工作辦公室,制定遴選工作辦法,組建遴選專家委員會,組織專家委員會開展遴選工作。
(一)定向舉薦申報團隊遴選程序。
1.形式審核。遴選工作辦公室負責形式審核,主要審核申報團隊基本條件等情況。
2.綜合評議。組織專家委員會在對標國家戰略導向和重大需求、評閱申報材料、匯報答辯基礎上,逐一對舉薦團隊進行綜合評議,產生建議入選團隊。
3.公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審定建議入選名單,在局政府網站公示5個工作日。遴選工作辦公室負責受理和調查公示異議情況,調查結果由專家委員會審議后,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4.公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根據公示情況,公布入選團隊名單。
(二)公開申報推薦團隊遴選程序。
1.形式審核。遴選工作辦公室負責形式審核,主要審核申報團隊基本條件等情況。
2.會議評審與答辯。由專家委員會負責,采取評閱材料、會議評審、答辯、實名投票等程序進行,產生建議入選團隊。
3.公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審定建議入選名單,在局政府網站公示5個工作日。遴選工作辦公室負責受理和調查公示異議情況,調查結果由專家委員會審議后,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4.公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根據公示情況,公布入選團隊名單。
七、建設任務
(一)聯合攻關。創新團隊應聚焦擬解決的問題開展聯合攻關,取得國家級科研課題立項,獲得具有較大臨床應用價值的重大突破。其中,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應取得推動解決中醫藥重大急需或重大關鍵問題、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應聚焦中醫藥基礎學科領域問題,綜合運用文獻學、大數據、信息理論與技術等多學科方法,開展中醫藥原創思維與原創理論、診療方法的挖掘整理與現代詮釋,取得在本學科領域有較大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
(二)交叉創新人才培養。團隊帶頭人在實踐中應強化科研創新、組織領導、團隊管理等能力培養,成長為中醫藥領域領軍人才。創新團隊應明確8-10名45周歲以下、具有較大培養潛力、以中醫藥為主要發展方向的團隊骨干作為多學科交叉創新人才培養對象,支持培養對象牽頭承擔聯合攻關任務,注重團隊協作實踐訓練和多學科知識、方法學培訓,開展進修學習、交流訪學、專題培訓等。
(三)學科建設。圍繞創新團隊確定的中醫藥重點研究領域、重大研究方向,探索形成新的穩定的學科研究方向或建立新的學科(群),豐富、拓展學科內涵外延,提升學科前瞻性、開創性研究能力,促進醫教研產協同創新和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結合,推動學科交叉創新和學術發展。
(四)團隊建設。圍繞中醫藥重點領域、重大問題,加強人才引進培養,組建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創新團隊,制定創新團隊和人才建設規劃,構建完善長效運行機制,建立持續保障激勵及考核制度。
(五)條件建設。按照“按需購置、填平補齊”的原則,購置相關設備,完善培養、研究、開發條件。
八、考核評價
項目采取考核、評估、驗收方式進行管理,主要包括年度考核、中期評估、終期驗收。
(一)創新團隊根據建設任務要求和專家意見建議等,明確解決的具體問題、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制定擬達到的預期目標和取得的標志性成果,填寫項目建設任務書。
(二)年度考核由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等推薦部門負責,采取團隊自評、推薦部門審核的方式進行,主要考核項目進展情況。
(三)中期評估由中醫藥創新團隊項目建設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項目辦”)根據實施進度和建設目標,對團隊的聯合攻關、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團隊建設等進展情況進行評估考核,并將其作為是否持續支持的主要依據。中期評估不合格的團隊,剩余經費不予支持。
(四)終期評價由項目辦組織專家對團隊開展的學科建設、團隊建設、人才培養、標志性成果等進行評價,重點評價其標志性成果的國內同行評價情況及應用前景、團隊建設及多學科交叉創新人才培養等。創新團隊如因客觀情況無法按期驗收,可在建設期滿前3個月提出延期申請,延期時間不超過6個月。
九、項目周期
自名單公布之日起3年。
十、經費管理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通過部門預算資金安排項目支持經費,其中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計劃給予500萬元/個的經費支持、傳承創新團隊計劃給予200萬元/個的經費支持,充分發揮中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地方、單位按照有關規定多渠道支持項目建設。經費使用與管理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岐黃工程)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執行。
十一、組織實施
(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成立中醫藥創新團隊項目建設管理辦公室,掛靠中國中醫藥科技發展中心,負責項目管理工作。項目辦具體負責項目組織實施、過程管理、考核評價、動態跟蹤等工作。
(二)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和相關推薦部門負責配合做好項目申報推薦、過程管理、考核評價、監督管理等工作。
(三)牽頭建設單位及聯合單位是建設、運行、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日常管理,提供組織、政策、經費、人力等相關保障和條件,支持團隊持續建設與發展。
(四)團隊帶頭人承擔項目實施的主體責任,負責各項建設任務組織實施、團隊運行和管理等工作。建設期內團隊帶頭人因故不能繼續履行職責,牽頭建設單位可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調整建議,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
(五)創新團隊應成立學術委員會,為開展聯合攻關、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團隊建設等提供專家學術指導。團隊項目負責人和團隊成員不得作為學術委員會成員。
(六)創新團隊項目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專著、論文、軟件、數據庫等研究成果均應注明創新團隊名稱或項目編號,專利申請、技術成果轉讓和申報獎勵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以上就是小編將為大家具體講解的內容,希望會對大家有個幫助!
需要咨詢商標、專利、軟著等知識產權、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成果評價、專精特新、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兩化融合、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公司注冊注銷、工商辦理、股權設計、掛牌上市、軟件開發、網站建設、網站外包定制、百度關鍵詞推廣、SEO優化等更多政策項目的請直接聯系漁漁:
免費咨詢:15855199550,微信同號,為您解答指導。